搜索

随感

时间:2023-05-21作者:邹美娟点击:

好久没有写随感了,学生时期生活很单纯,我会在博客或者QQ空间写下一些感想,激励自己。有些时候,人需要释放一下自己的思绪。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在不停地改变自己的社交习惯,比如人人网早已被遗忘,微信成了指尖上的日常,我也慢慢不好意思在QQ空间写下小作文。直到我有幸加入到顾老师的科研大家庭,从年初的大组会、到活力满满的LBMD主页、再到我们每个在顾老师带领下的成员……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一直都需要情怀,乐于分享。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心路历程:

2017年,我33岁,经历了很多事情。我自叹自己强大的内心,安顿好所有的事情,是时候,走出国门,为自己所谓的事业,为女儿,为家庭......很顺利地,拿到了几家国外高校的offer,斟酌之后,选择了匹兹堡大学,因为他们的移植中心非常有名,而我先生半年前经历一场大手术,我希望能有机会带他去那里看看。对我来说,有一个相对齐全的平台,安安心心做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就非常快乐了。2017年9月2日,我第一次独自走进国际航班的安检门,回头已是泪流满面,幸好没有被几道关卡之外的家人所见。一路向前,到了陌生的美国。见了老板,熟悉环境,办理手续,搬家......研究领域完全是新的,这是我选择这里的唯一原因,而不是去香港中文大学做最熟悉的工作。来这不是纯粹学习的,要以最快的速度,学会和掌握新技术新思路,然后要做出有竞争力的课题。于是,连轴转的实验工作,还需兼顾女儿,有时候,真的有点力不从心,但是,好在小时候的身体底子好,我能扛。那一年,在新的领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一直朝好的方向前进。那时,不由自主地,会有一种被倒计时的压力,感觉离回国的时间越来越近,而要做的事情又很多很多。老板动员我留下来,他可以帮我推荐,申请绿卡,而我,不敢想留在美国,只想做课题,把科研能力训练到足够好,因为我觉得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时间不够用啊。后来由于实验室的变故,我换了实验室,在衰老研究所做完了博后剩下的时间。

我欣赏和钦佩那些成功的学者,比如颜宁。我不会成为她那样卓越,但是,我希望自己像她那样洒脱。于是,我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再拼一把。2021年回来,我之前待的实验室已经整体搬迁,我的两个项目都已结题,想继续做科研,得重新开始,于是,我在朋友的帮助下,借助公共平台,一点点地做,我不再那么洒脱了,我很紧张,内心充满危机感,我的字典里好像没有疲劳的解释,没有下班的意识,这样好吗?不好!不知怎么了,有段时间,身体的不适在向我警告它的不满,第一次,渴望健康。家人问我:你能不能停下来,歇一歇?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女儿晚上抱着我,喃喃地说出她的小心愿,她希望我可以陪她一整天,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以。但是想想,我太不应该了,家人没有因为我变得更好,而是多了对我的担心,与我的初衷,背道而驰。于是,我开始转变思想,回国后不再是以前单纯的博士后工作,不能单枪匹马,一个人蛮干,团队合作才是关键。

如今,在顾老师的科研大家庭,大家共同努力,团队协助,顾老师的儒雅、博学和笃定,让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有目标、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