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几大权威医学杂志纷纷报道了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简称AA)抗癌的相关研究成果,逐步把AA推上抗癌“神坛”。最近几大权威医学杂志就纷纷报道了关于维生素C抗癌的相关研究成果,再次把维生素C推上抗癌“神坛”。研究者们普遍认为,AA很容易分解,从而产生H2O2,而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更易受到H2O2的损害,故而AA可以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
基于纳米组在铁基纳米酶领域的研究成果,笔者猜测,铁基纳米材料对AA的抗肿瘤效应具有调控作用。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检测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IONPs)遇到H2O2可产生·OH这种细胞毒性极强的自由基,而普鲁士蓝纳米颗粒(PBNPs)遇到H2O2则不会产生这种Fenton效应。细胞水平的实验数据表明,IONPs可增强AA的抗肿瘤效应,而PBNPs则表现为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PBNPs具有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OD)活性,这与我们之前研究证明的PBNPs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结论相一致,因此,PBNPs可通过APOD活性来清除H2O2。值得一提的是,ESR数据表明,PBNPs亦具有类似抗坏血酸氧化酶(AAO)的活性,可直接氧化AA,避免AA自氧化产生H2O2这一反应途径,从而抑制了AA的抗肿瘤效率。
这一研究表明,铁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中,将发挥不同的作用。天然的抗氧化酶HRP等也是以铁这种过渡金属为活性位点的,因而,这一研究对于铁基纳米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已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在线发表
https://doi.org/10.1016/j.colsurfb.2018.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