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子聚合物的胶束药物与脂质体药物相比,具有更小的尺寸及抗肿瘤效果,因此在肿瘤治疗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必将成为今后肿瘤化疗用药的趋势。目前,商品名为“Genexol-PM”的载紫杉醇PLA-PEG胶束已经在韩国上市,用于转移的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经上市的这些纳米药物都是依赖于肿瘤的EPR效应被动靶向至肿瘤来实现疗效,但是肿瘤的EPR效应在不同的个体甚至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是各不相同的,从而导致纳米药物在肿瘤中的累积产生差异,也就造成了不同的治疗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为纳米药物选择最合适的肿瘤病人,使其发挥最大的抗癌效果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发展了一种评价肿瘤EPR效应的影像学方法,用以预测胶束药物的疗效。我们合成了水动力尺寸为32nm的PEG化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经尾静脉注射后对不同的小鼠肿瘤进行T2加权的磁共振成像,将肿瘤组织的图像增强强度量化为TNR(肿瘤组织信号/正常组织信号)值,TNR值越小代表EPR效果越好,纳米药物累积到肿瘤组织的量越多,从而可以预测水动力尺寸小于32nm的纳米药物的抗肿瘤效果。为了验证这种评价方式的准确性,我们又进行了胶束药物对肿瘤的抑制性实验,发现抑瘤效果与TNR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后得出这一PEG化的磁性纳米颗粒可以预测尺寸小于32nm的PEG化胶束药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抗肿瘤效果。这对胶束药物的使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为真正实现个体化医疗带来希望。
文章已在nanoscale发表:Nanoscale, 2018, DOI: 10.1039/C7NR0831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