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作为人体内最小生命单元,是人体内生理生化反应的第一参与者与指导者,并且人体疾病的发展往往始于单个细胞功能的丧失。因此详细的了解细胞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指导科研人员对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促进各位专家、学者交流沟通,推进生物信息学学科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山东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细胞生物信息学研讨会”于2020年12月10日在济南山东大厦成功召开,同时会议也设立腾讯会议作为线上交流平台。
会上,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务委员、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文飞研究员先行致辞,董研究员对顾宁教授长期以来对研究所科研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对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做了汇报,期待在今后的发展中能与各个实验室紧密合作,加强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设备研发方面的实力,并且把国产仪器做大做强。紧接着山东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姜琛昱副院长对山东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的发展概况及研发实力做了介绍,着重讲述了在大面积单层细胞推片技术、大视场离轴三反光学成像系统及片上声波分选技术等多个在医疗器械领域里被国外“卡脖子”的技术突破,点燃了在场嘉宾的研发热情。然后进行了本次会议的大合影留念。
主题演讲环节首先由本课题组顾宁教授讲述了细胞生物信息学研讨会的由来与办会初衷,希望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可以多多交流,让学术成果走出“一家一户”,有助于科研成果之间的融合与二次创新,这是本次会议的最终目的也是科研人应该抱有的创新交流态度。接着,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的刘宏教授介绍了他们团队设计的一款针对于细胞表面受体识别的微流控芯片,与传统受体识别芯片不同的是,他们采用条状印刷方式固定检测试剂,可以达到对多个受体的同时检测,在临床血液检测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随后,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崔基炜教授就“生物防治与细胞靶向”开展了报告,针对纳米载体的过度修饰产生的细胞毒性问题,崔基炜教授团队对修饰材料的制备尺寸进行了精准调控,制备了一种细胞低毒性的纳米颗粒修饰材料。
在短暂的茶歇过后,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毛红菊教授、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钱卫平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熊春阳教授分别进行了题为“肝器官芯片及血脑屏障芯片的研究进展”(线上)、“基于有序多孔层干涉效应的分子互作非标记生物传感器”、“细胞里学信息学:从技术到应用”的报告,与参会嘉宾进行了积极的意见交流。最后,由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韦齐和教授进行了题为“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结束了上午的会议。
下午,做报告的嘉宾有秦真鹏、成昱、杜中州、刘文中、李文荣,报告题目分别为“All optical approach to probe neuropeptide transmission”(全光学方法探测神经肽传输)(线上)、“微磁力调控细胞命运”、“磁纳米谐波模型与粒径分布测量”、“磁纳米标记免疫检定与磁性颗粒成像”、“基于光诱导介电泳技术的腹膜转移早期检测”(线上)。在短暂的茶歇过后,会议继续如火如荼的进行,汇报嘉宾为常凌乾、曾以德、王力、余辉,汇报题目分别为“单细胞微纳生物芯片”、“细胞行为组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用于心肌收缩力探测的微纳传感器”、“外泌体亚型分析技术”,最后由本课题组博士后陈峰以题为“基于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的细胞膜电势研究”的报告结束了本次会议。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增强了各个课题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了细胞信息学领域人才之间的交流互助,本系列会议的下次举办地点将在南方科技大学,届时希望再一次看到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交流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