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一届细胞生物信息学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时间:2018-04-30作者:郑夏雯,李灿点击:

2018年4月26至28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与医学分会和江苏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在南京医科大学共同主办了第一届细胞生物信息学国际研讨会(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ell Bioinformatics, ISCB-1),本次会议旨在为增进细胞生物信息学各领域的学术交流,寻求纳米技术和细胞基础研究的交叉合作。会议由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2011)纳米药物与医学材料专业中心和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共有来自海内外40多位代表和专家及60余人研究生参会。
本次会议共同主席为东南大学顾宁教授,致开幕词并主持会议;会议邀请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教授和副校长李建清教授为大会介绍南医大生物信息学学科建设和平台发展,对各代表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27日上午,首先由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陶农建教授作题为“无标记检测药物分子与单细胞膜蛋白的相互作用”的报告,重点研究了药物和细胞膜蛋白的分子动力学,提出利用电荷差异和光学成像方法获取电化学电流图像的方法实现相互作用时的动力学研究;孙玲玲教授作题为“基于CMOS片上实验室的细胞检测技术研究”的报告,重点关注微流控芯片发展与细胞学的无缝对接,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和简便化,同时也利用毫米波和介电泳技术扩展细胞信息获取的范围和准确性,后王骏超老师作“Computer-assisted Design of Microfluidics”的报告补充了微流控芯片模拟和实现的优化方法,并介绍自助式微流控芯片定制网站的搭建和服务;上午下半场会议中,来自香港城市大学李文荣教授作题为“Multi-modal Measurement of Single Cell Properties using Optically Induced Electrokinetics”的报告,介绍了介电泳中粒子受力(DEP force)在操控细胞、分离不同血液细胞和鉴别单细胞状态中的应用;后来自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鲁武教授作题为“High Cell Nanoelectroporation: Toward High Throughput and In Vivo Applications”的报告,比较不同电穿孔技术的差别,以及纳米级别技术在转染、药物输送和剂量时空可控性上的优势实现;最后由南京医科大学的王铖作题为“后基因组时代肿瘤生物大数据的整合与应用”的报告,重点研究肿瘤生物数据的重分析和对其他肿瘤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27日下午,首先来自浙江大学的王平教授作题为“Micro-nano Cell and Organoid-based Biosens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的报告,介绍其研究组在探究细胞状态、电势和代谢方面构建的细胞传感器,及生物芯片——仿生嗅觉和味觉芯片的开发进展;来自Kent State University的韦齐和教授作“Liquid Crystals as a New Microfluidic Medium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Biological Analysis”的报告,提出了液晶作为一种在外加交变电场下可控取向的材料,可用作操控细菌或细胞的介质进行生物方面的应用;来自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詹熙教授作题为“Biological Communication,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and Malignant Progressions”的报告,阐述了chemokines和其受体失调可能引起的癌变机制及MIM蛋白在淋巴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张丽华作题为“New Methods for Proteome ananlysis, from Quantitation to Interaction”的报告,针对蛋白质组等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发展基于离子溶液的微流控芯片分离系统,显著改善蛋白分离精度,提高分辨率和峰容量;上海交通大学的张川教授作题为“Engineering the Nucleoside Analogue-Containing Nanostructures for Cancer Therapy”的报告,就AIE聚集诱导发光原理设计了一系列探针用于组装发光成像,靶向内质网等细胞器,同时就细胞铁死亡机制设计荧光探针用以检测;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林绪波副研究员作题为“Probe the Membrane Dynamics and Its Biological Effects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的报告,介绍了纳米颗粒内化进入脂膜在分子模拟方面的研究;最后东南大学的刘松琴教授作题为“细胞纳米载药和气体染毒模型”的报告,介绍了利用硅、铁及其他高分子构建多模态成像系统及应用。
28日会议继续如火如荼的进行。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的余辉老师进行了题为“Imaging and detection of single exosomes with high resolution plasmonic microscopy”的报告。余辉老师阐述了当前外泌体分析的需求(label-free, quantitative,high throughput,specificity)以及常用方法中所面临的挑战(30-150nm)。对此采用等离子显微术或许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敏度以及以更快的速度,多参数,无标记的检测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其团队设计了基于等离子显微术的外泌体检测,并获得更高的分辨率。紧接着伯克利大学的陈忠文博士进行了题为“Probing Spatial-temporally Resolved Receptor Signaling Using Micropatterned Supported Membrane”的报告,通过对支撑膜上微图案的精细调控探测受体信号。东南大学的孙剑飞教授作了题为“磁性支架界面介导的磁效应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报告,其阐述了生物支架子现代医疗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生物支架在磁效应的介导下对于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最后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的吴昊博士作了题为“细胞分析技术用于纳米材料放射增敏性能评估”的报告。首先其讲述了纳米银在生物医学中的广泛应用,随后通过说明了纳米银在放射增敏中的重要意义且在放射增敏中其优于其他金属纳米粒子的可能原因,研究了其在细胞自噬中的应用,证明纳米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的自噬。
至此,第一届细胞生物信息学国际会议进入尾声。最后,顾宁教授和詹熙教授对该会议进行了总结及肯定,并提出了以后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建议,随后顾宁教授与陶农建教授进行了下一届会议举办的交接仪式,希望该会议能够延续下去,使得细胞生物信息学中不同领域的思维不断碰撞,激发出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思路新想法,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细胞生物信息学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