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7•医用磁性纳米材料和纳米医学研讨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7-09-24作者:谢俊点击: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正值中秋前夕,2017年度医用磁性纳米材料和纳米医学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在美丽的古城西安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会纳米医学与工程分会组织主办,由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西北大学合成和天然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纳米医学生物医学检测工程研究中心承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了磁性纳米材料与纳米医学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者(解思深院士、陈志南院士、高明远教授、戴志飞教授、许海燕教授、樊海明教授、王雪梅教授、郑元义教授、郑海荣教授、常津教授和顾宁教授),旨在共同探讨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在制备技术、药物传递系统、多模态成像、磁感热疗、肿瘤诊疗、干细胞磁标记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对纳米医学应用的一些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课题组已毕业的学生谢俊博士有幸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聆听了专家的精彩报告,受益匪浅。
会议首先在中国科学院解思深院士的精彩报告拉开序幕,解院士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一维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和其他纳米材料和合成、结构及力学和输运性能,他在会议上指出,目前纳米药物新剂型和基于纳米材料的早期诊断在生物医学临床应用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在未来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标志着中国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陈志南院士给大家汇报的主题是“中国制造2025与个体化医学”,他指出,预计未来制造业会与创新联系紧密,重在高新科技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与此同时,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机械也将迎来更快、全新的发展机遇。此外,他认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经过了三个阶段,即见证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精准医学是指依据个人基因信息,综合蛋白组、代谢组等环境信息以及患者对疾病易感性、预后和治疗反应,确定个人特征分子标志,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群,量体裁衣式的制定亚群个体治疗方案。
磁性材料领域的权威专家高明远教授在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诊断应用方面给大家做了精彩的报告,他通过从磁性纳米的尺寸、表面修饰、亲疏水性和靶向性等因素影响其在肿瘤磁共振成像诊断方面做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其应用面临的挑战,即作为功能磁性胶体颗粒核心的纳米晶体的化学组成不足以用于预测其诊疗行为,最后指出,治疗肿瘤的“铁器”时代即将到来。
戴志飞教授本次会议报告的主题是“超声增效的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他指出目前微泡制备及用于其装载药物、基因的技术尚不成熟,且载药量十分有限,但是可以通过选用亲水性抗癌药物和疏水性抗癌药物合成两亲性药物共轭体(JDC),并以之为自组装基元制备高载药量的JDC微泡。通过超声靶向爆破JDC微泡,使其转变为纳米粒子,提高肿瘤穿透力,增加药物的细胞摄取,实现改善癌症治疗效果的目标。
樊海明教授的报告引人深思,令人回味,他报告的主题是“涡旋磁氧化铁纳米体系—崭新的生物医用磁性纳米平台”,他从具有涡旋磁畴结构的纳米颗粒这一全新的视角切入,提出了一类新型的生物医用涡旋磁氧化纳米环(FVIOs),并证实了FVIOs比超顺磁氧化铁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磁学性能。此外,他认为FVIOs较大的粒径尺寸,既可以使颗粒结合更多的生物分子(药物分子,荧光剂等),又可以实现颗粒在肿瘤部位的高的EPR效应,有利于其在肿瘤组织中富集和肿瘤治疗效果的提升,FVIOs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可兼具超顺磁颗粒的优点,并克服其固有缺点,展现了显著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郑海荣教授科研团队的盛宗海副研究员主要介绍了“脑胶质瘤精准诊疗关键科学问题”,他们团队的工作主要基于二硫化钼纳米片、共轭聚合物及靶向性的吲哚菁绿纳米探针的制备,实现了高信噪比的脑胶质瘤的光声成像以及脑胶质瘤的近红外荧光、光声双模态分子成像,此外,他们还发展了基于磁-光融合的靶向性铁蛋白纳米探针,实现了脑胶质瘤的近红外荧光、光声、MRI三模态成像。
顾宁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对干细胞磁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他指出,目前磁性纳米材料在结合MRI进行干细胞示踪方面有积极的应用前景,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报告重点围绕磁性纳米颗粒作用于干细胞,特别是如何进行相关标记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做了深入的探讨。
此外,许海燕教授、王雪梅教授、郑元义教授和常津教授分别做了“超顺磁性可吸收复合纳米材料支架引导和促进骨组织再生研究”、“基于荧光和磁性纳米探针的细胞受激氧化还原态检测与肿瘤多模态成像研究”、“相变型磁响应超声分子探针磁/光激发微气泡的产生”、“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若干诊疗研究”等出色专题报告。会议的最后,顾宁教授展望了自2005年第一届磁性纳米材料与生物医学会议召开以来,历时仅12年,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上发展迅猛,并在一些科学问题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同时,他也期待,未来能够更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才俊来继续推动磁性纳米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后会议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融洽的气氛中拉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