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22日,第五届生物医用磁学纳米技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博士生论坛在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医学与工程分会、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共同主办,东南大学研究生院、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纳米药物与医用材料专业中心联合承办。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张为公、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洪宗训、会议倡导者都有为院士、会议主席顾宁教授等出席会议,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顾晓松院士、中国科学院成会明院士、复旦大学钱忠明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Teng Ma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闵泰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商澎教授、天津大学常津教授、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梁栋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绍琴教授、西北大学樊海明教授等十几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100名博士生进行了墙报展示和口头报告,同时邀请了南京大学魏辉教授、扬州大学高利增教授、同济大学成昱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张连兵教授等作为此次博士生报告的点评嘉宾对口头报告进行点评。
5月21日,大会主席顾宁教授主持了开幕仪式,表达了对与会领导、专家、组委会、博士生及研究生同学的感谢,并介绍了本次会议的日程。之后张为公院长代表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做了欢迎致辞,介绍了研究院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其中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及研究院的发展成为校际合作的成功典范,张院长提出专家推动学术层面的学习指导,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灵感,推动纳米医学的不断发展,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最后,由中国科学院都有为院士致辞,都院士作为该系列研讨会的倡导者见证了会议在短短的几年间由十几人壮大到上百人的蓬勃发展,并希望会议能够成为国际前沿,引领国内国际纳米医学的发展,最后都院士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召开。之后出席会议的多位教授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成会明院士做了题为“Growth of High-Quality Graphene and Other 2D Materials By CVD”的报告。成院士简单介绍了石墨烯的一些最佳性能、石墨烯和2D材料的潜在应用及2D材料的主要合成法,并重点讲述了1.CVD法生长大面积石墨烯薄膜,并提出了一种没有破坏性的氢气鼓泡转移方法;2.不同尺寸单晶域的CVD法的生长和机理;3.晶粒尺寸小于电子和声子平均自由程的石墨烯薄膜的合成;4.CVD法制备3D石墨烯框架的生长;5.CVD法在金属上生长其他层状的2D材料;6.CVD法在金属上生长非层状的过渡金属碳化物等内容。成院士指出CVD法是在金属上生长石墨烯和其他2D材料的有力的方法,未来仍需在成膜质量、薄膜大面积非破坏性转移、异质结构制备等方面做出改进。
闵泰教授做了题为“STT-MRAM and Bio-Applications”的报告。闵教授首先简要讲解了半导体技术方面的知识,并指出晶体管进化已经接近极限,半导体领域的摩尔定律也正在走向终点这一现状。接下来闵教授对半导体芯片与生物医学结合的一些技术应用,如可在芯片上生长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反应器;基于先进半导体设备和高等计量学的对干细胞进行精确重新编程和生长的平台;DNA扩增和检测芯片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钱忠明教授做了题为“脑铁代谢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报告。钱教授的报告突出了两大要点:一、异常增高的脑铁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起因;二、降低脑铁是有效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途径。并结合分子、细胞、动物研究证据及临床证据支持得出以下结论:1.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脑铁代谢蛋白表达紊乱导致脑铁增加;2.异常增加的脑铁至少是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起因;3.铁和铁引起的氧化应激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的共同机制。钱教授指出更为深入系统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值得支持和投入,相关研究最有可能发现有效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途径和新突破。
Teng Ma教授做了题为“Production and tracking of Therapeutic Cells in Brain”的报告。马教授指出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是美国医疗保健费用的两大主要驱动力。药物阻断了疾病的发展但是治愈还是依赖于人体天生的再生能力,认识到自身治愈能力以后,人们对细胞作为治疗剂进行研究,治疗细胞的提供和传递是非常复杂的,高成本和严苛的选择性及不一致性是限制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马教授提出脑部疾病的细胞治疗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细胞的生产和产品技术是其关键;MRI示踪是适合分析细胞在大脑命运的独特方法,使用纳米颗粒的创新的细胞标记技术在细胞示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澎教授做了题为“High Static Magnetic Fields: The Implication to Bone Translational Research ”的报告。商教授的报告阐明了以下结论:1.强静磁场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2.强静磁场可能是通过增加铁的吸收促进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来促进成骨细胞分化;3.强静磁场可能通过增加铁和氧的吸收促进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加速骨肉瘤细胞的铁死亡;4.骨肉瘤部位附近的部分强静磁场能够促进氧化铁纳米颗粒特别的靶向骨肉瘤组织,诱导促发炎性的巨噬细胞极化,阻止肿瘤的发展。
常津教授做了题为“基于磁性等纳米探针的若干体外检测技术”的报告。常教授的报告主要介绍了五种检测技术:1.反向荧光增强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设计了一种可快速定性、准确定量的高灵敏高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应用于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与筛查;2.高通量荧光编码磁性芯片检测技术,解决了荧光和磁性材料的泄露问题,制备了稳定的荧光编码磁性微球,实现了对肿瘤标志物和生物毒素的高通量、快速、灵敏检测。3.拟酶催化高灵敏检测技术,EDTA替代HRP,实现对抗原物质的可视化、超高灵敏定量检测。4.分子信标液相芯片检测技术,设计制备出新型的核酸探针,灵敏度高、检测迅速、序列特异性良好,可有效检测出核酸的单碱基多肽性,并且可同时检测多种核酸序列。5.高灵敏酶催化检测技术,利用双酶基联信号放大作用,实现了对microRNA-21的快速、灵敏检测。
梁栋教授做了题为“快速磁共振成像”的报告。梁教授首先讲解了信号恢复及K空间采样过程,并指出成像速度是磁共振成像的核心问题,磁共振成像采集时间过长会造成患者的幽闭恐惧症、成像的运动伪影及高额的费用。基于磁共振物理的快速采集序列,使用单次激发多回波序列或者短TR序列,可缩短信号采集时间。此外,梁教授还介绍了磁共振成像的最新趋势:基于信号处理理论的稀疏采样,并介绍了基于压缩感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现状,指出稀疏变换、编码采样、模型预算法是压缩感知的磁共振成像的三个关键问题。
刘绍琴教授做了题为“钨基多金属氧簇及金属氧化物”的报告。刘教授介绍了钨基多金属氧簇及金属氧化物的光性能、电性能、生物活性以及在显示和催化方面的应用。阐明了多金属氧簇作为候选药物的两方面独特优点和主要缺点。最终阐述了以下结论1.使用有机分子和自然生物物种对多金属氧簇的表面改性能够提高它们的生物活性并降低毒性;2.使用多肽和脂质对前体药物PtⅣ-PW11进行包覆使我们能够将多金属氧簇靶向传递到肿瘤;3.CsxWO3纳米棒是一种极好的多功能平台,具有双峰性成像能力和图像引导PT/PD癌症治疗。
顾晓松院士做了题为“组织工程创新与转化应用”的报告。顾院士从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时代特征与全球化的主题出发,阐述了抢占知识产权与关键技术制高点、占领国内国际市场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并讲述了所带领研究团队的创新战略。一个世纪以来,神经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的难题一直困扰临床,研制人工组织神经替代自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是国际神经科学医学研究的重大难题。顾院士团队发明的多微孔壳聚糖神经移植物构建技术,解决了神经移植物血管生长难题,并围绕核心技术形成专利保护群,为研发系列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自2000年至2014年,从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到丝素蛋白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再到细胞基质化组织工程神经,顾院士团队作为领跑者引领了组织工程神经的发展。
樊海明教授做了题为“Re-Thinking of Magnetic Nanotherm in biomedicine”的报告。樊教授讲述了热疗的发展史以及磁纳米热的研究史,并从形貌结构调控、界面调控、尺寸调控、组分调控、磁性Janus纳米颗粒几个方面对医用纳米磁性材料的研究工作做了介绍。此外,樊教授就涡旋磁氧化铁纳米环体系、超小铁氧体纳米颗粒体系、Janus磁性纳米颗粒体系共同实现诊疗一体话、多模式热疗、免疫治疗、冷冻复苏、神经信号调控等做了展望。
孙剑飞教授做了题为“用于干细胞示踪的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研究”的报告。报告中指出一般的影像对比剂不等于示踪剂,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实践亟需高质量示踪剂,高质量示踪剂应满足无毒、磁性及影像信号强、在胞内分布均匀稳定、滞留时间长、便于质控、标记简单等要求。目前孙教授所在的顾宁教授团队研发的一种磁性纳米颗粒(瑞存)已获得CFDA批准可用于临床试验,并通过磁热辅助制备方法改进瑞存的制备工艺,获得高质量的干细胞示踪剂。此外,还研发了基于物理场的相关入胞及体内分布控制技术,并且拟通过进一步图像分析处理算法和设备的研发,将磁性纳米颗粒真正作为示踪剂用于临床干细胞示踪,实现临床应用。
会议第二天,开展了博士生论坛口头报告,丁琪、范霖、王涛等15位博士生在大会上分享了自己所做的研究工作,并针对点评老师和在座学生的提问做出了认真、详细的回答,整场报告都在积极浓厚的交流讨论氛围中有序进行。经过口头报告点评老师们的评选和参会全体成员的投票,大会评选出五份优秀口头报告和十二份优秀墙报,并由徐春祥教授、顾宁教授、周昕教授等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
最后,大会邀请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春祥教授讲话,并由大会主席顾宁教授做了本次会议的闭幕式致辞,顾宁教授宣布“第五届生物医用磁学纳米技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博士生论坛”圆满召开,并再次表达了对与会领导、专家、组委会、博士生及研究生同学的感谢,从2012年至今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届,顾宁教授希望通过系列研讨会和论坛的共同举办,能传承虚心学习和科研探讨的精神、营造学术交流氛围、提高创新能力,在不断交往中建立和升华合作研究的友谊,并祝愿博士生及研究生同学们能够不断取得好的工作进展。随后,顾宁教授与西北大学的樊海明教授商定,宣布第七届全国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博士生论坛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联合承办,将于2018年暑期在西安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