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77次纳米生物与医学技术系列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16-06-29作者:谢成点击:

2016年6月25日上午,在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举办了第77次纳米生物与医学技术系列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生物医用磁性纳米材料”,主讲老师是张宇老师、马明老师。
张宇老师做了关于“生物医学纳米技术”的报告,从磁性纳米颗粒及肿瘤诊疗应用和纳米颗粒模拟酶、生物效应及应用两方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汇报。磁性纳米颗粒及肿瘤诊疗应用方面,张宇老师介绍了磁性纳米颗粒控制制备及标准研制、荧光/热/磁共振多模态纳米探针及肿瘤靶向磁感应热疗、肿瘤新生血管靶向T1/T2双模态超小磁性纳米探针及应用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分析了将磁性纳米颗粒推向临床应用所要面临的问题,包括质控体系的建立,制备工艺的放大,适应症的选择,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监管政策和临床医生对磁性纳米颗粒的看法等。纳米颗粒模拟酶、生物效应及应用方面,张宇老师主要介绍了Fe3O4\g-Fe2O3、Co3O4、KFeⅢ[FeⅡ(CN)6]等纳米颗粒及其类酶活性等。
马明老师做了关于“人体3D温度场的测量和乳腺癌红外热成像检测”的报告,因为当疾病在出现形态结构变化之前通常会出现代谢的异常,因此在病灶区会发生温度的异常改变,而温度异常的范围、形状和温差大小又反映了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所以温度场的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报告中,马明老师介绍了热电偶、热电阻、光纤等主要的接触式测温技术和辐射测温、超声测温、MRI测温等主要的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并介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利用图像处理和识别来评判肿瘤的工作,目前的工作中融入了很多最新的算法和理论模型,极富创新性和新颖性。
之后,张薇博士生介绍了“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的安全性研究”,讲解了纳米颗粒的安全性、稳定性、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等。陈玲博士生介绍了有关“Molecular Imaging of Colon Cancer  with RGD-Trail-modified Magnei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的内容,包括:大肠癌,TRAIL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通路和RGD环肽等,还报告了最新的工作进展。梁一俊博士生介绍了基于MW辅助制备MNPs的相关研究,从原理、机制、实验结果和分析等方面介绍了这一工作。武昊安博士从肿瘤磁感应热疗的原理、可注射温敏磁性纳米乳凝胶制备及表征、可注射温敏磁性纳米乳凝胶用于肿瘤热消融等方面介绍了“肿瘤热消融—可注射温敏磁性纳米乳凝胶”。张作恒博士生介绍了关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不同温度和PEG修饰密度对纳米颗粒跨非对称膜的影响”的内容。
顾宁教授和陈金龙老师等分别对以上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与进行报告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研究生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