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血管多模态医学影像信息采集与融合技术的研究”项目2024年推进研讨会

时间:2024-04-10作者:点击:

2024年4月2日-4月3日,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血管多模态医学影像信息采集与融合技术的研究”项目2024年推进研讨会在南京玄武饭店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王金龙院士、南京理工大学陈光院士、深圳大学倪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文中教授、苏州大学陈新建教授、东南大学陈阳教授等众多专家教授莅临会议指导,江苏省科技厅郦雅芳处长参加了项目总体进展及研讨部分,项目组顾宁教授、杨芳教授、罗守华教授、李春坚教授、徐标教授、马千里副教授、曹晨教授及相关课题骨干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

会议开始,顾宁教授致欢迎辞,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血管多模态医学影像信息采集与融合技术的研究”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思路与团队。

本次“血管多模态医学影像信息采集与融合技术的研究”项目推进研讨会,杨芳教授、罗守华教授、李春坚教授、徐标主任以及马千里副教授出席此次会议并作报告。

东南大学杨芳教授作了“血管靶向多模态分子探针与新型造影剂的研究”报告。

东南大学罗守华教授围绕“基于新型分子探针的一体化多模态成像系统研制”主题,介绍了MPI与能谱CT双模。能谱CT与MPI双模显微成像是同步融合成像,该双模模式属国际领先,满足更多的动物模型应用场景,如胃肠道出血、中风、血管斑块、炎症、肿瘤等无症状无创成像。

随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春坚教授报告了为解决基于多模态分子探针、MPI/能谱CT、多聚糖超顺磁氧化铁注射液(SPION)-MRA、MRI/US等多模态影像的处理算法问题,揭示疾病模型下多模影像与相关生物分子信息的内在关联为研究目标的相关研究内容。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标教授介绍了“针对特定疾病血管网络建模与初步临床验证研究”工作的相关进展。

南京邮电大学马千里教授针对磁共振全身血管成像系统开发进展,介绍了基于铁剂增强全身血管成像技术及相关磁共振设备的研发。

汇报结束后,在场的专家和领导就此次报告内容提出了意见与建议。陈阳教授提出,后期可以探索大血管成像算法、克服局部血管限制,鉴于中国广泛存在的低场磁共振,可否考虑将国产超顺磁氧化铁(瑞存)与低场、低性能设备结合,使其达到逼近/超过高场进口设备性能。陈新建教授指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疾病的窗户,80%疾病眼底有反应(如神经、心梗、脑卒中、糖尿病等),针对眼底血管分析检测,可以实现疾病早期筛查,该项目具有科研价值和产业转化价值。刘文中教授建议结合MPI的特点,研究MPI成像对试剂的特殊要求,分析磁纳米颗粒的磁学性能、表面分布性能等,对MPI进行基础性支撑,考虑磁纳米颗粒试剂与MPI技术相互验证、筛选。倪东教授提出,针对重要疾病,结合国产超顺磁氧化铁(瑞存),实现精准治疗。人体血管复杂,考虑微观分子机制到网络的整体研究。

王金龙院士认为医工交叉研究本身就很有意义,“血管多模态医学影像信息采集与融合技术的研究”项目在深入医工融合方面做得很好,工科问题、医学问题、仪器着手考虑,超额完成任务,创新点好。研究很有情景,对产业化、人民健康安全都很有益。陈光院士提出要加强全身血管体检的医学安全性问题,从材料、信息、设备方面考虑,期盼项目长期推进下去,通过生物实验验证,实现面向人民健康、面向科技前沿的科学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郦雅芳处长表示,血管信息学疾病相关问题工作开展的比较好、为工程医学奠定基础,研究过程产生了溢出成果(基础医学、装备技术两方面)。

郦雅芳处长讲话

会议最后,顾宁院士对郦雅芳处长、王金龙院士、陈光院士以及各位专家教授表示感谢,并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指出血管信息健康工程研究主要还是聚焦在工业、装备方面。团队还要通过脑血管实现对部分脑疾病的检测,如心梗、心衰、动脉夹层。希望在科研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中国血管专项。材料结合无液氮MRI技术、低场MRI技术,可以降低成本,克服基层医院条件差、诊断难的问题。还要结合超声成像等影像技术实现多模态影像,也要做一些体外诊断方向的研究。团队还关注大数据的处理,很多数据是非标的,考虑能不能成为大模型。研究成果要与国家卫健委等对接。伴随科研项目推进,要培养一大批青年才俊。